找回密码
 加入科信
查看: 1034|回复: 0

“和氏璧”的秘密大揭秘 赛月珠宝

[复制链接]
lyxcynyp 发表于 2013-8-4 03:58:0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赛月珠宝《韩非子.和氏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楚国人卞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,捧着进献给厉王。厉王叫玉工鉴定,玉工说:“是石头。”厉王认为卞氏欺骗他,因而砍断了他的左脚。等到厉王死后,武王即位, 卞氏又捧着他的玉石献给武王。武王叫玉工鉴定,又说:“是石头。”武王又认为卞氏是欺骗,而砍断了他的右脚。武王死,文王即位,卞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又继续流着血。文王听到后,派人问他哭的原因:“天下被砍脚的人多啦,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?”卞氏说:“我不是悲痛脚被砍掉,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,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,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。”文王就让玉工加工这块石头,从中得到了宝玉,就把它命名为“和氏之璧。”
    自此以后,和氏璧动人的传说故事便经久不衰、、、、、、
    后来,此美玉被楚王所得,他十分爱惜,舍不得雕琢成器,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。又过了400余年,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,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。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,出玉璧供人观赏,不料众人散去后,和氏璧不翼而飞。
    50余年后,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。令人始料未及的是,经玉工鉴别,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,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,遂据为己有。
   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,致信赵王说,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。赵王慑于秦国威力,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。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,设计取回玉璧,送回赵国,这就是著名的“和氏璧”故事。
    公元前228年,秦灭赵,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。
    据《史记》记载,秦王嬴政九年,便用此“和氏璧”制做了御玺,刘邦灭秦得天下后,子缨将御玺献给了刘邦,御玺成为“汉传国空”。到汉末董卓之乱,御玺先后落入孙坚、袁术之手,再传魏、晋。五胡十六国时,一度流于诸强,后被南朝承袭。隋灭陈后,御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,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(公元630年)御玺归唐。五代时,天下大乱,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。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,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。



    细读关于“何氏璧”的整个传说,顿觉疑窦丛生:
    《韩非子.何氏》原文中:“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,遂命曰:‘和氏之璧’”。为何把这件未经雕琢的玉石称之为“璧”呢?
    又据《史记》记载,秦王嬴政九年,用“和氏璧”制做了御玺。可是,按照现在的想法,玉璧怎么能做成四四方方的御玺呢?
    《说文》中释璧:“瑞玉,圆器也。”《尔雅·释器》中指出:“肉倍好谓之璧,好倍肉谓之瑗,肉好若一谓之环。”邢禹疏:“肉,边也,好,孔也,边大倍于孔者名璧。”这里把璧的形制讲得十分清楚,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。
    可是,这种解释在“和氏璧”中根本解释不通,史料中又查不到“璧”的另一种解释。很显然,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的推论:真正意义上的“和氏璧”,应为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。可能在古代,“璧”的意思有两种:一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璧,二是指玉石之意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科信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科信联众网

GMT+8, 2024-5-10 16:24 , Processed in 0.171875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